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醫衛新南向產業e鏈結

:::

醫衛概況需求


印尼醫衛產業概況與需求

  • 公告日期︰2022-09-22
  • 國家︰印尼

印尼醫衛產業概況與需求

一、基本概況

  根據WHO資料,印尼2019年醫療支出占GDP 2.9%,自付額比例為34.76%[1],2020年印尼每萬人醫師數為6.23人,較2018年的4.24人明顯成長;而每萬人護理師及助產士則從2018年的31.15人成長至39.54人[2],每萬人醫師數在東協國家排名第8,僅勝過柬埔寨及寮國;而每萬人護理師及助產士則在東協國家排名第4。雖然醫護人力資源有所增加,但醫療資源分配的城鄉差距仍然存在,專業醫療人力主要缺口在於偏鄉地區。

  2020年10月《刺胳針》期刊「全球疾病負擔系統性研究」(Global burden of 369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顯示,造成印尼人口死亡或殘疾之前十大原因為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新生兒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結合、腰背疼痛、道路傷害、腹瀉,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根據WHO數據顯示,印尼5歲以下的兒童最大的致死原因是腹瀉,而透過食水污染傳播的痢疾常年位居死因之首;印尼人偏好吃油炸食物、抽煙人口亦多,導致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等與生活習慣相關的疾病成為主要致死病因。

1. 醫療設施與人員城鄉差距大

  根據印尼衛生部2021年統計資料,印尼共有3,042間醫院和10,292間社區健康中心(Community Health Centre, Puskesmas),雖較過去有所增加,但每千人病床數仍僅1.36床,相當不足[4]

  WHO數據顯示,2020年印尼每萬人醫師數為6.23人,較2018年的4.24人明顯成長;而每萬人護理師及助產士則從2018年的31.15人成長至39.54人[5],每萬人醫師數在東協國家排名第8,僅勝過柬埔寨及寮國;而每萬人護理師及助產士則在東協國家排名第4。雖然醫護人力資源有所增加,但仍相當有限,醫療資源分配也集中在人口密集的爪哇地區。

2. 健康保險制度

  印尼於2014年推出國家健康保險計畫(Jaminan Kesehatan Nasional, JKN),雖未能實現在2019年達到全面覆蓋的目標,但截至2020年7月31日,健保覆蓋率已達82%,涵蓋2.2億人口,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支付健康保險計畫之一。JKN的目標是增加公平獲得醫療服務的機會,減少因傷病貧窮的風險。該保險為強制性參與之保險,由雇主支付保費,國家則為公職人員、貧窮及近乎貧窮人口支付69%的保費。不屬於貧窮人口但從事無薪工作者,應自行繳納保費。計畫前4年每月應依照保險等級,繳交約1.8美元至5.52美元的保費。約有2,300家醫院(含約1,700家私人醫院)接受JKN保險之患者,支付項目包括髖關節置換術及心臟中隔手術等皆有涵蓋,但也因此造成了2019年37億的龐大財政赤字,2020年5月政府遂提高保費,據印尼當地保險業者表示,已影響部分人口選擇調降保險等級[6]

二、醫療產業概況與需求分析

1. 印尼高收入階層和中產階級偏好出國就醫

  印尼貧富不均問題嚴重,經濟能力較好的印尼人對於政府透過公立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並不期待,甚或不信賴,許多偏好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就醫治療。除了星馬外,泰國也積極推銷國際醫療服務,不僅收費較新加坡低廉,且病人無須擔心語言、簽證、住院等問題,亦吸引許多印尼籍病人選擇到泰國醫療旅遊。

2. 增加大型醫療院所建設,致力提升醫療技術水準

  整體而言,印尼國內醫療服務缺乏投資與管理,醫療建設落後,專業的醫護人員亦極度短缺,醫療設備水準亦低落。如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掃描儀(CT scanners)儀器這類昂貴的診斷和成像設備,大多仍只有印尼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地區有提供相關醫療檢查服務。而公部門初級保健中心的基礎設備普遍很差,尤其是農村地區。印尼高階醫療檢驗設備儀器的人口配比,較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其他東南亞開發中國家為低。

  在全民健保和金字塔頂端的雙軌醫療需求大幅成長之條件下,印尼政府鼓勵民間和外資參與投資醫療院所,期盼透過醫療衛生體系的改善,提高國民整體醫療水準,並留住高端醫療客群。印尼最大的醫療集團──西羅亞醫院集團(Siloam Hospitals Group)目前共有23家分院,未來幾年內希望將醫院增加至40家以上。另外,印尼慈濟綜合醫院也於2021年10月啟用,成為印尼第一家擁有骨髓移植醫療設備的醫院。

  此外,印尼欠缺大量訓練有素的專業醫護人員,且根據印尼醫師協會統計,剛入行的印尼醫師月薪大約僅2~3百萬印尼盧比(約153~230美元),同等職位的醫師在新加坡收入是印尼的10倍以上。如何鼓勵年輕學子投入醫療領域及進修,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及工作環境是印尼政府需要積極處理的問題。

3. 醫療領域放寬外國投資

  近年印尼政府持續改善投資環境、縮減相關投資法規及繁文縟節,期盼吸引外資投資印尼的醫療領域。2016年5月12日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簽署公布的第44號總統令,對外人投資醫療行業的限制再做放寬,較大型的醫院、牙科等專科診所已開放外資上限為67%(東協會員國外資上限則為70%)。另有關醫材的生產與經銷仍需取得衛生部的特許,其中經銷醫材產品的外資上限為49%;至於生產「低風險」(Class I)醫材(如藥用棉花、紗布、繃帶、衛生棉、紙尿褲、病床、輪椅與拐杖等)外資上限為33%,其他風險類別則無外資限制。

4. 醫材產品市場商機龐大

  整體而言,印尼醫療器材大多仰賴進口,本土醫材製造商能提供的以拋棄式醫材和醫用傢俱為主。由於印尼近年積極增加醫療設施,對於印尼醫材產品之需求呈現增加趨勢,市場商機相當龐大。然而,印尼醫材通路要求直接售予消費者的通路需為100%印尼投資,因此進口廠商不易自行經營,尋找合適印尼醫材批發代理商將成為外國廠商進入印尼市場的重要管道[7]

  此外,印尼宗教部針對印尼境內流通產品推動清真政策,針對含有動物性來源之醫材產品將依照醫材等級將逐步適用,其對應《東協醫療器材指令》(ASEAN Medical Device Directive, AMDD)分類適用日期分別如下:(1) Class A:2026年10月17日;(2) Class B:2029年10月17日;(3) Class C:2034年10月17日;以及尚未決定的Class D[8],值得有意進入印尼醫材市場的廠商特別關注。

5. 對學名藥需求大

  印尼製藥業所遭遇的問題包括:(1)印尼公民和居民所使用的醫療服務超出其所支付之健保保費,導致虧損逐漸擴大;(2)許多在私部門工作的健康印尼人民仍未加入全民健保;(3)印尼偏遠地區的基礎建設不佳,使印尼部分民眾無法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4)印尼製藥業高度依賴進口原料,在印尼盾貶值時將導致財務困難;(5)印尼是東協國家中醫療支出占GDP比例最低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19年醫療支出僅占GDP的2.9%,僅高於寮國(2.6%),落後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9]

  印尼學名藥約占總藥品市場的40%,自2014年開始推動健保後,因為專利藥成本過高,健保體系對於學名藥需求大增。惟需注意的是,印尼對藥品進口的限制多,且往往透過關稅方式調高藥品價格,因此學名藥廠商想進軍印尼學名藥市場,透過技術授權等方式與當地製藥廠技術合作,在印尼當地生產製造是較好的方式。

6. 自臺灣及各國輸入醫衛產品概況

  印尼近三年(2019至2021年)平均年進口醫衛產品金額為65.12億美元,前5大進口來源分別是中國大陸(比重34.15%)、歐盟(19.78%)、美國(10%)、日本(5.39%)、韓國(5.17%),我國排名第13,市佔率1.19%。

  醫衛新南向政策推動以來(2018年至2021年),臺灣醫衛產品銷印尼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在最新年度2021年印尼自臺灣進口醫衛產品金額為8,993萬美元,其中醫材占約九成,進口金額8,328萬美元,臺灣醫材在印尼面對的平均關稅稅率為7%,關稅區間介於0%至30%,臺灣出口較多的醫材類別為「醫用化學製品」、「其他塑膠橡膠與紙製品」和「個人保護器材」。相較之下,藥品占印尼醫衛產品自臺灣總進口之比重較低,2021年不到一成(665萬美元),目前臺灣藥品在印尼面對的平均關稅稅率為2.61%,關稅區間介於0%至15%,臺灣對印尼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料藥」和「中西藥品」。

印尼醫衛產品自臺灣進口概況表
產業 MFN稅率(%) 新南向政策推動前
自臺灣進口
新南向政策推動後
自臺灣進口
2016~2017年平均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金額(百萬美元) 結構比(%) 市佔率(%) 金額(百萬美元) 金額(百萬美元) 金額(百萬美元) 金額(百萬美元) 結構比(%) 市佔率(%)
醫衛產品合計 4.43
(0~30)
47.01 100.00 1.22 63.45 69.12 73.63 89.93 100.00 0.96
藥品 2.61
(0~15)
4.92 10.46 0.32 6.09 6.72 7.49 6.65 7.40 0.13
醫療器材 7
(0~30)
42.09 89.54 1.83 57.37 62.40 66.14 83.28 92.60 2.00
 
[1] WHO, Global Health Workforc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themes/topics/health-workforce;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data repository; UHC Service Coverage sub-index on service capacity and acces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https://apps.who.int/gho/data/node.imr.UHC_SCI_CAPACITY?lang=en; 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 https://apps.who.int/nha/database (last accessed: 2022/09/18).
[2] WHO, Global Health Workforc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themes/topics/health-workforce (Last accessed: 2022/09/15).
[3] The Lancet, Global burden of 369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October 17, 202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925-9/fulltext.
[4] “Indonesia Health Profile 2021” Ministry of Health https://www.kemkes.go.id/resources/download/pusdatin/profil-kesehatan-indonesia/indonesia-health-profile-2018.pdf (Last accessed: 2022/09/18)
[5] WHO, Global Health Workforc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themes/topics/health-workforce (Last accessed: 2022/09/15).
[6] Agnes Bhakti Pratiwi, Hermawati Setiyaningsih, Maarten Olivier Kok, Trynke Hoekstra, Ali Ghufron Mukti, Elizabeth Pisani, "Is Indonesia achieving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Secondary analysis of national data on insurance coverage, health spending and service availability," British Medical Jounral (BMJ), 4 October, 2021, https://bmjopen.bmj.com/content/11/10/e050565
[7] 郭大維,印尼醫療器材市場分析(下)-由產業供應鏈分析市場競爭樣貌,2018/06/29,https://ieknet.iek.org.tw/iekrpt/rpt_more.aspx?actiontype=rpt&indu_idno=0&domain=73&rpt_idno=378885280。
[8] Qualtech, What's New in Line for the ASEAN Medical Device Regulations in 2022, November, 2021, https://www.qualtechs.com/en-gb/what%E2%80%99s-new-in-line-for-the-asean-medical-device-regulations-in-2022-%E2%80%93-november-2021 (last visited: 2022/09/18).
[9] WHO, 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 https://apps.who.int/nha/database (last accessed: 2022/09/19).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