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醫衛新南向產業e鏈結

:::

醫衛概況需求


印度醫衛產業概況與需求

  • 張貼日︰2022-10-06
  • 國家︰印度

印度醫衛產業概況與需求

一、 基本概況

1. 醫療人力概況

  印度公立醫療體系主要由中央或各邦之衛生主管機關管轄,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負責設立;私立醫療體系則多由大型企業或個人經營。根據WHO數據顯示,2020年印度每萬人醫師數為7.35人,較2018年的6.86人略為成長;而每萬人護理師及助產士則從2018年的17.27人微幅成長至17.48人。雖然醫護人力資源有所增加,但醫療資源分配的城鄉差距仍然存在,專業醫療人力主要缺口在於偏鄉地區。

  2021年印度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為65%,根據印度衛生及家庭福利部(Ministry of Health & Family Welfare, MoHFW)的《農村健康統計報告2020-2021》(Rural Health Statistics 2020-2021)顯示,印度全國社區保健中心(CHC)專科醫師人力由2005年的3,550人成長至2021年的4,405人,但與現有基礎設施需求相比,不足比例如下:外科醫師不足83.2%、婦產科醫師不足74.2%、內科醫師不足82.2%、小兒科醫師不足80.6%,整體CHC醫師不足比例為79.9%。CHC作為印度第一級醫療機構的一級轉診單位,通常為配有內、外、婦、兒四大專科的專科層級醫院,但專科醫師人數仍十分缺乏。

2. 公共醫療支出

  在公共醫療支出方面,印度2017年〈國家衛生政策報告〉(National Policy Report 2017)指出,印度政府希望於2025年以前將政府醫療支出占整體GDP比例由2017年的1.15%,於2025年增加至2.5%;而根據印度商工部商務部門所成立的印度品牌價值基金會(India Brand Equity Foundation, IBEF)於2022年6月所公布之《醫衛產業報告》(Healthcare Industry Report),2021-2022年,印度政府公共醫療支出已達整體GDP的2.1%,較2020-2021年的1.8%成長;2022-2023年的聯邦財政預算中,印度衛生及家庭福利部獲得約112.8億美元的預算,且印度政府更計畫透過68億美元的信貸獎勵計畫以提昇國內醫療基礎設施。

3. 醫療體系

  印度醫療體系按照地區人口規模可分為三級,包括:第一級的護理站(Sub-centers, SC)和初級保健中心(Primary health centers, PHC)、第二級的社區保健中心(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CHC)和分區醫院(Sub-divisional Hospital),以及第三級的區醫院(District Hospital)與大型綜合性醫院與醫學院附設醫院。第一、二級主要為政府設立之公立醫院,第三級則多由私人籌設。私立醫療體系掌握大多數醫療資源占整體醫療支出之74%,且掌握全國約62.4%的病床、80%的醫師、26%的護士與78%的救護車服務。

資料來源:中經院2018年執行衛福部委託計畫

印度各級醫療體系圖

4. 常見疾病

  在常見疾病方面,參考印度《2021年國家健康檔案》(National Health Profile 2021),媒介型傳染病以瘧疾、登革熱、屈公病、急性腦炎症候群、黑熱病,以及日本腦炎為主;其他大宗傳染病則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腹瀉、傷寒、肺炎,以及病毒性肝炎等。在慢性病方面,根據印度國家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中風及預防控制計畫(National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ancer, Diabetes, 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troke, NPCDCS)下所監測的4,700萬人中,約有7%患有高血壓、5.8%患有心臟病、2.5%同時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0.4%患有心血管疾病、0.2%為中風患者,以及0.1%患有常見癌症。

二、公共健康保險制度

  印度目前主要實施的公共保險類型有以下三種,包括:(1)以貧困人口為主的「國家健康保護計畫」(Ayushman Bharat-Pradhan Mantri Jan Arogya Yojanam, PM-JAY);(2)以勞動人口為主的「勞工保險計畫」(Employees State Insurance Scheme, ESIS);以及(3)以政府員工為主的「中央政府健康制度」(Central Government Health Scheme, CGHS),共涵蓋約6.5億的印度人口。

  根據WHO統計,2019年印度民眾自費醫療支出比例仍高達整體醫療支出的54.78%,自付額相較世界銀行低收入國家平均的43.65%更高,IBEF報告也指出,2021財政年度私人保險企業所承保的直接保費收入較同期增長13.3%,約達79億美元。儘管印度政府於2021-2022年的公共醫療支出已提高至GDP的2.1%,但其幅員廣大、2021年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高達65%,因此檢視印度公共醫療保險制度相當重要。

1. 國家健康保護計畫(PM-JAY)

  該計畫為2018年3月通過,被視為印度實現全民健康保險的第一步。該計畫取代了原有的「家庭健康保險計畫」(Rashtriya Swasthya Bima Yojana, RSBY)及「高齡者健康保險制度」(Senior Citizen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SCHIS),並已與多數邦政府保險計畫融合;此外,更與勞工保險計畫公司(Employees’ State Insurance Corporation, ESIC)合作,使PM-JAY及勞工國家保險計畫(Employees’ State Insurance Scheme, ESIS)的保險受益人可在雙方指定醫院獲得服務;而針對貧困低收入人口,更以毋須現金的方式,提供二級或三級包含私人醫療在內的醫療覆蓋。

2. 勞工保險計畫(ESIS)

  ESIS是目前印度政府唯一對勞工提供之社會健康保險,保險費由邦政府、雇主與員工共同負擔。凡雇用員工在10人以上,員工每月薪資在21,000盧比以上者,雇主需為員工投保醫療、生產及傷害險,雇主負擔額為員工薪資的4.75%,員工負擔額為員工薪資的1.75%。倘若員工平均日薪在137盧比以下者,則員工無須繳納保險費。截至2021年3月,投保人數為3,390萬人。

3. 中央政府健康制度(CGHS)

  CGHS之提供對象主要為曾在印度中央政府機關服務之老年退休公務員及其配偶,提供其包括對抗療法、順勢療法,以及印度傳統醫療服務。本項計畫原僅在德里地區提供,目前已擴展至孟買、清奈、加爾各答、海德拉巴等66個地城市。CGHS計畫內容包括居家照護、專科醫生諮詢、X光檢查、心電圖檢查、實驗室測試、住院治療、購買及配銷藥品、醫療教育之提供等服務。

三、醫療產業概況與需求分析

1. 醫療產業概況

  IBEF 2022年6月《醫衛產業報告》預估,2023年印度醫院產業將占整體印度醫衛市場的80%,達到1,320億美元;而由於收入增加、健康意識提高、生活型態疾病(lifestyle diseases)及保險可及性的增加,印度醫衛市場於2022年估計將達到3,720億。根據印度商工部產業及國內貿易推廣部門(Department for Promotion of Industry and Internal Trade, DPIIT)統計,2000年4月至2022年3月,藥品及製藥業FDI流入達194.1億美元;醫院與診斷中心獲得79.3億美元的FDI,而醫療與手術設備則獲得24.1億美元的FDI。

  印度國內醫療器材約有75-80%仰賴美國、中國及德國等國家進口,進口品項又集中在技術門檻較高之醫學影像(放射性 治療儀器)、牙醫器材、高階電子診療儀器、眼科儀器、骨科矯形義肢、外科消毒儀器等高端技術醫材,而印度當地業者則以製造低階醫療器材為主。印度政府也積極透過獎勵措施、醫療器材園區、與國際法規接軌、研發合作等,期望增加其醫療器材出口。

  在藥品部分,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學名藥供應國,占全球供應量20%,其本身能夠自製約90%國內所需藥品,國際藥品公司在印度藥品市場占有率約35%。進口產品多屬用於抗癌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等新藥品。印度處方箋藥品占所有藥品之八成。至於傳統藥物和草藥(阿育吠陀醫學)使用比例約為30%,由於印度政府於1970年起為扶持其本土藥廠,訂定許多利於本土藥廠發展的專利法與貿易政策,因此不利於外國藥廠在此方面之發展。低生產成本及研發,提高了印度製藥公司效率,使其相當具有出口競爭力。在2022財政年度藥品出口達246億美元。其2021年印度藥品市場達420億美元,2024年可望達到650億美元;而生物技術產業預計2025年達到1,500億美元。

2. 醫療產業需求面向

  由於印度幅員遼闊,偏鄉地區醫療基礎建設不足,因此印度自2000年起即開始推展遠距醫療技術,由政府機關及醫療機構共同協力,提供包括遠距放射診斷、遠距醫療會診、遠距眼科醫療、遠距機器手術、遠距病理判讀等服務。目前遠距醫療已為印度成長最為快速的醫療相關產業之一。

  印度近來也意識到醫藥與數位資訊系統結合的重要趨勢,包括電子醫療照護(eHealth)、行動醫療照護(mHealth)、穿戴式醫療裝置,以及如電子病歷(EMR)、電子健康紀錄(EHR)等醫療資訊系統的建置。對此,印度政府已於2021年9月啟動「國家健康任務」(Ayushman Bharat Digital Mission),建立印度國家數位健康生態系,負責規劃運用數位醫療技術,並建置醫療資訊交換平台,整合公私立醫療機構及中央及各邦之間的醫病資訊。

  印度醫療器材市場需求約有75%仰賴進口,而印度當地業者則以製造低階醫療器材為主。由於醫療器材產品關稅較低,許多跨國企業雖已經營印度市場多年,卻多未在印度設置生產據點,僅以併購當地業者、設置行銷及物流營運處等方式經營印度市場。此外,印度公立醫療機構預算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由於看診民眾眾多,設備耗損極快,因此對醫療器材採購以價格為主要考量。相對的,私立醫療機構則以提供高品質的醫療設備與服務為主,因此主要自歐美引進包括影像檢測設備、生化檢測等在內之設備及耗材。

  目前印度正透過PM-JAY等政府計畫挹注資源增加醫療設施數量,預計將推動市場對於醫療器材的需求。2020財政年度,醫療器材領域的外國投資較同期增長98%,達到3.01億美元。IBEF報告亦指出,2021年5月,印度醫材市場規模已達110億美元,預期2025年將增長至500億美元,是繼日本、中國、韓國以外,亞洲第四大的醫療器材市場,也是全球前20大醫療器材市場,預計2020-2025年,診斷影像市場將以13.5%的複合年成長率增長。

3. 自我國及各國輸入醫衛產品概況

  印度近三年(2019至2021年)平均年進口醫衛產品金額為154.41億美元,前5大進口來源為中國大陸(比重28.75%)、歐盟(26.82%)、美國(12.35%)、新加坡(4.5%)、瑞士(3.71%),而我國排名第16,市佔率為0.68%。

  醫衛新南向政策推動後(2018年至2021年),臺灣醫衛產品銷印度呈現持續上升走勢,在最新年度2021年印度自臺灣進口醫衛產品金額為1.13億美元,其中醫材占約五成五,進口金額約6,253萬美元,臺灣醫材在印度面對的平均關稅稅率為11.75%,關稅區間介於0%至150%,臺灣出口較多的醫材類別為「其他塑膠橡膠與紙製品」、「醫用化學製品」、「手術與治療用醫療器材」。相較之下,藥品占印度醫衛產品自臺灣總進口之比重較低,2021年約占四成五(5,041萬美元),臺灣藥品在印度面對的平均關稅稅率為15.04%,關稅區間介於0%至30%,臺灣主要以「原料藥」和「中藥材」對印度出口較多。


1. WHO, Global Health Workforce statistics database 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themes/topics/health-workforce (Last accessed: 2022/09/15).
2. World Bank, Rural population (% of total population) - India,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RUR.TOTL.ZS?locations=IN (last accessed: 2022/09/17).
3.  MoHFW, India,“Rural Health Statistics 2020-2021,” p.14, https://main.mohfw.gov.in/newshighlights-90 (Last accessed: 2022/09/15)
4. Ministry of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 Government India, National Government Policy Report 2017, https://www.nhp.gov.in/nhpfiles/national_health_policy_2017.pdf.
5. IPEF, Healthcare Industry in India, Last updated: Aug, 2022, https://www.ibef.org/industry/healthcare-india (last accessed: 2022/09/17).
6. “COVID-19 in India: State-wise estimates of current hospital beds,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beds and ventilators” CDDEP https://cddep.org/publications/covid-19-in-india-state-wise-estimates-of-current-hospital-beds-icu-beds-and-ventilators/ (Last accessed on August 25, 2020)
7. Government of India, National Health Profile, pp, 149-152, https://cbhidghs.nic.in/showfile.php?lid=1160.
8. WHO, Asia Pacific Observatory on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y, India health system review, 2022/03, pp. 247-249, https://apo.who.int/publications/i/item/india-health-system-review (last accessed: 2022/09/19).
9. WHO,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data repository,“Out-of-pocket expenditure as percentage of current health expenditure (CHE) (%) Data by country” https://apps.who.int/gho/data/node.main.GHEDOOPSCHESHA2011?lang=en (Last accessed: 2022/09/17).
10. World Bank, Rural population (% of total population) - India,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RUR.TOTL.ZS?locations=IN (last accessed: 2022/09/17).
11. Indrani Gupta, Institute of Economic Growth, Delhi,The Commonwealth Fund,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System Profiles-India, https://www.commonwealthfund.org/international-health-policy-center/countries/india; WHO, Asia Pacific Observatory on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y, India health system review, 2022/03, pp. 247-249, https://apo.who.int/publications/i/item/india-health-system-review. See also, ESIC, Ayushman Bharat PM-JAY, https://www.esic.nic.in/ab-pm-jay (last accessed: 2022/09/19).
12. IPEF, Healthcare Industry in Inida, Last updated: Aug, 2022, https://www.ibef.org/industry/healthcare-india (last accessed: 2022/09/17).
13. IBEF, India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ug, 2022,https://www.ibef.org/industry/pharmaceutical-india (last accessed: 2022/09/17).
14. IBEF, Medical Devices Industry in India, Aug, 2022,https://www.ibef.org/industry/medical-devices(last accessed: 2022/09/17).

 

回頁首